查看原文
其他

【AT】当建筑师遇见山地建筑。。。

现有粉丝30万+ AT建筑技艺 2021-07-02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衡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技艺》杂志社共同主办,《建筑技艺》杂志社、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办、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特别支持的“师法自然,有机建构——2018山地建筑设计高峰论坛”于2018年3月9-10日在重庆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在建筑、景观、城市规划领域的300余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论坛开幕式由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熊衍仁主持。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会长文兵,中衡集团董事、中衡卓创国际总经理柏疆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院长杜春兰,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设计院院长徐千里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论坛开幕式现场


大家一致认为:“在建筑形势日益严峻、竞争愈发激烈的大形势下,建筑提质、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成为必然趋势,建筑师也需不断修炼内功增强自身实力,方能提高建筑设计在行业的地位和话语权。而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山地建筑的建设日益广泛。其设计具有复杂性和不可复制性,是建筑设计中的难题。本次在重庆这样典型的山地城市举办山地建筑设计论坛具有重要意义,必将对设计师有所启迪。”


精彩内容汇总


张宇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副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当·遇见》

BIAD早在1950年张嘉德设计重庆人民大礼堂就与重庆这座城市结缘,随着城市双修的提出,进行了两江新区金山片区城市设计,在总建设量可实现土地价值的基础上,大疏大密形成有一定规模的公共空间,为寸滩这个城市门户提供展示文化、组织公共活动的舞台,提升环境质量。弹子石CBD 8号地块城市设计,打通城市发展廊道,构成一个对所有市民友好开放、激发经济活力的城市发展平台。重庆人民大厦、重庆国际博览中心、重庆地产公司、重庆马戏城、重庆中渝国际都会,均结合重庆山水城市的特点,塑造了一个个城市地标。

重庆悦来国博中心

弹子石CBD 8号地块


杨瑛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好山好水好地方》

从设计情境出发,提出“设计情境就是造就好地方”,当建筑项目融入情境空间时,场地会呈现一种新的维度。


雪峰湖国家地质湿地公园博物馆与雪峰湖设计艺术馆,都结合雪峰湖场地的特征,采用“弱”形式和“轻”形式,以一种灵活、散漫、多变的体型关系与自然共生。

雪峰湖国家地质湿地公园博物馆

雪峰湖设计艺术馆

茅岩河悬崖酒店,结合场地创造趣味化的空间,参照传统文化又打破传统设计,以独特的垂直观景电梯连接入口与悬崖之上的客房区,站在酒店顶端,茅岩河尽收眼底。

茅岩河悬崖酒店

郴州苏仙岭景观瞭望台位于素有“天下第十八福地”美称的苏仙岭,除“三绝碑”以外,拥有众多自然“仙”迹,景色绝伦,佛道并存,设计取草书“仙”字之形,通过延续的线性空间将山形地势与建筑有机融合,以玻璃、钢结构营造轻盈、灵动、自由的流动空间。钢廊桥栈道与保留的古道上下并置,悬浮交错,古今同构。站在桥上,可观塔、桥、廊、台相应,山峦起伏,云卷云舒,全方位多角度观照城市空间与自然景观。


郴州苏仙岭景观瞭望台


汤桦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深圳汤桦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坡坡坎坎上的棚棚房房》

以山坡上的房子、山谷里的棚棚、山梁上的风景三个案例形象地道出了重庆这一特殊历史、文化、地理城市形态下的建筑多样性。


位于重庆江北嘴黄花园大桥边山坡上的江北城招商楼,建筑架空于坡地上,以“吊脚楼”的方式回应场地,错动的上下院形成内向的开放空间,飘浮的院落与办公楼也以开放、透明的形象面向城市。

江北城招商楼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位于重庆虎溪,在最大高差约6米的东西向延展的梯田上,图书馆垂直于梯田等高线沿正南北方向布置,取材于砖窑这一重庆随处可见的建筑原型,青色粘土砖叠砌的条形体量既有利于自然采光与通风,内部形成整体的空间,简洁的体型掩映于校园特有的自然景观中别有意味。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图书馆

重庆涪陵规划馆东临公园,充分利用场地内近10m的高差,由西向东倾斜的单坡屋架建筑轻巧地立于山地之上,东侧高出面向铜鼓湖公园近40m创造了开阔的观景空间,由公园向上望建筑仿佛由自然中生长出来,与山体形成连续的上升态势。

重庆涪陵规划馆


沈中伟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导

《山地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环境与设计》

“交通”具有往来通达,天地交而万物通之意;山地城市具有地形复杂、用地有限的特点。山地与交通建筑的共同特征体现在竖向维度组织上。交通在山地城市中扮演的角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解读,一个是建成环境,即空间形态与交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这一部分以香港为典型案例进行了解读;另一个是复杂地形中的交通建筑,即应对地形这个限制条件的设计策略,这一部分的案例分为铁路客站和交通综合体两类,分别有爱丁堡韦弗利车站、峨眉山高铁站、香港又一城综合体和重庆沙坪坝综合体作为案例。这些案例反映出山地交通建筑的核心问题是找到地形与交通建筑的耦合关系。最后,演讲总结了山地、交通、建成环境与建筑的关系,并提炼了从城市到节点多个层面的设计策略。


柏疆红

中衡集团董事、中衡卓创国际总经理

《新型城市系列之山地篇》

直辖20年来,重庆飞速扩张成为一个超级大城市。然而快速扩张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交通拥堵、自然环境破坏、地域文化缺失和资源配置失衡,包括今天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又提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思考未来的新型山地城市是什么样的?通过对典型山地城市的研究我们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我们也力图从微观层面总结出一些优化山地城市的策略。


案例一:重庆两江新区龙盛合和家园片区城市设计

城市设计中结合山水资源提出“山水城市”概念,倡导绿色出行,人行向TOD综合体集中的开发策略。


案例二:融创凡尔赛居住区设计

居住区的山地地形下的“宜居准则”:组团的相对平整、组团规模控制、注重社区的开放与私密性设计、步行与车行的尺度控制。

   


案例三: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国际商学院校园规划

公共建筑规划提出“山水绿廊”的概念,做到集约化和生态化。



未来仍然有很多问题是不可预见的,新型城市的规划设计任重道远。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凝聚共识,为新型城市的规划建设打好意识基础。



徐锋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建筑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长,云南省建筑设计大师

《旧城更新视域下的云南山地建筑设计“在地性”研究——以元阳县新街镇项目为例》

元阳农耕系统下的多高差地区孕育了19万亩气势宏大、美丽壮观的梯田,2013年,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处于遗产协调区似乎被“遗忘了”多年的元阳县老县城新街镇如何进行更新完善旅游配套功能,能否重回城市新生、健康发展的城市发展策略就迫切地摆在了我们面前。结合新街镇的更新项目设计任务为切入点,我们对旧城视野下山地建筑的“在地性”进行了研究,试图找寻一种特色文化背景下山地建筑设计的方法以适应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生长。


山地复杂环境的敏感性使得城市设计技术的采用必须全方面、多维度地进行权衡,综合考虑,因此山地城市设计技术带有综合性极强的特征。新街镇的更新设计拟通过技术与文化两个层面梳理特殊地区山地建筑的特征并解决其现有问题。在技术方面,分别从水平交通与垂直交通方面对山地交通形式进行量化,并运用于山地建筑更新设计中,同时通过对现有规范的研究在建筑设计中进行相应增补。研究将地域性建筑低技术设计的理论和实践要点拆分为三方面,即“传统建筑材料更新”、“地域环境和文脉延续”和“传统与现代建筑设计理念融合”,将低技术设计理念与地域建筑结合,并注重地域性建筑低技术设计构架的可行性。在文化方面,不同气候孕育了同一民族在山地中不同的建筑表现形式,成为山地建筑的“演变动因”,由此寻找到山地建筑的最佳应对模式。最终达到“轻松”、“真实”、“关联(新建筑与传统及地域的关联)”的设计目的。

   


徐千里

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设计院院长

《山地城市的日常生活与公共空间》

在当前的城市发展和建设中,城市公共空间受到了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的关注。在过去30年里,中国城市大都走过了急速城市化的历程,伴随着人口的快速涌入和集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于城市公共空间,人们有了更多的需求和期待。比起气派的广场、宽阔的道路、林立的高楼和闪烁的霓虹灯,人们日益关注的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更直接相关的城市环境和品质,希望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承载人文记忆、方便日常生活、激发地区活力、促进经济繁荣。这实际上是“城市属性的回归”。


城市是为人的生活服务的,城市的公共空间应该成为一种生机勃勃的社会场所,而决非单纯的物理空间概念,它同时蕴含着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等要素。由于地形和空间条件的限制,山地城市公共空间的营造往往无法完全遵循教科书所阐释和强调的那些原则、规律或常理,因此常常会出其不意、出人意料。应当把这种“不合常理”理解为适应山地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合理建造的逻辑结果,而支撑这种空间逻辑的,正是这种特殊的城市空间所承载的人们的日常生活。


山地城市中与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空间,是城市中最大量、最普遍和人们最熟悉的空间。与那些更具仪式感、标志性的非日常生活城市空间相比,它们显得平淡无奇,但却承载了人们每日重复的日常活动,对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品质产生着更重要、更直接的影响。日常生活空间铺陈了一个城市的“底色”,它们之于城市的非日常生活空间,犹如“底”之于“图”的关系。一个城市只有完整地铺就了它的底色,才具备了实现其基本目标、完成其根本职能的条件。如果希望我们的城市重新成为人类生活的场所,就应当回归城市的那些最基本的目标和属性,重新铺展城市的底色。

重庆 中山四路

街道的交通功能和作为日常生活必经之路的属性,使得它们能够汇集人流、创造人与人相遇的机会。


重庆 北滨路 春森彼岸

与平原城市相比,山地城市的公共空间形态与非山地城市明显不同。 

 

重庆 嘉陵桥西村

与更具仪式感和标志性的非日常生活空间相比,日常生活空间对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品质产生着更重要更直接的影响。  

 

重庆 洪崖洞

日常生活空间铺陈出了“城市的底色”,它们之于城市非日常生活空间,犹如“底”之于“图”的关系。


傅绍辉

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首席总建筑师

《坡地变奏》

通过三个案例说明对不同地形地势的处理方式。


贵阳奥体中心,利用地势的起伏作为东看台,将建筑镶嵌在山地中,即使位于较高标高层的观众也可以借助地形直接疏散。

贵阳奥体中心

云南科技馆位于高烈度的地震区,由于规范的要求,建筑自身不能直接作为挡土墙,为解决这一问题,使建筑与地形之间形成自然的衔接关系,建筑主体结构与建筑表皮之间拉开一个空间,建筑表皮与挡土墙的位置保持对位关系,在表皮与主体结构之间直接形成一个过渡的下沉庭院,从而避免了挡土墙的简单外露。

云南科技馆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所处的位置高差大约20多米,建筑本身成为解决高差过渡的节点。公众流线自广场进入建筑后先向下行至最低层展厅,继而逐级上行,形成与众不同的参观流线。建筑造型源自攀枝花的市花木棉花,通过不同材料的表达,意喻三线建设的不同时期。

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


翟辉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院长、教授

《山地建筑设计的上下左右》

题目中“山的上下”正好是一个古字“峠”,同“卡(qiǎ)”字。山地建筑设计必须“卡”到位,做到“上下•无间”——“上下合一,瞻上顾下”。第一个要“卡”的,是上位与下位:一方面要遵循上位规划,顾及下位设计,另一方面,下位设计也应该要为上位规划提供可以落地的具体支撑,也就是说建筑师要把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反馈给上位的规划师,对于综合复杂的山地设计更应该如此。而能有效“卡”住从总规、控规、修规到建筑设计上下位的技术手段应该是城市设计,所以,山地城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第二个要“卡”的,是上限与下限:即要通过上下位的规划设计原则和经验,确定合适的开发强度,最好上下限双重控制。


“左右”讲的是“关系•之间”,包括用地之间挡墙护坡的先后、矛盾,各专业之间的包容、互促,以及各种规范之间、地方法规与国家规范之间的协同、一致。最后,以云南盐津水田新城为例进行了阐述。


水田新城城市设计土地利用总平面图


水田新城控规土地利用总平面图


水田新城三维地形图


董霄龙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等高线——山地集约》

对过往项目的追溯是一种探寻和质疑,每个项目都具有偶然性,通过分析归纳,得出一定的必然性,也许这就是方法论。建筑学和景观建筑学作为“地形性艺术”的任务,就是要用持久的维度和美好的表达,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平凡的模式。


案例是一栋作为企业总部的普通办公建筑,位于重庆和长江边的山地地形赋予了它一定的意义。设计首先考虑建筑与江边山地地形相互关联的问题,以及土地的几何尺度与建筑形态的关系,并运用“等高线”的隐形作用,构建裙房部分的外形轮廓。建筑是山丘的重塑,随着地形起伏收缩、延展、围合、层叠,建筑与土地依存和延续,主体建筑生长出来,巴山夜雨、雾都山水,建筑成为山城的肌体,长江边上的景致,为城市营造了一种含蓄、素雅的山水意境和氛围。

   


卢峰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副院长,教授、博导

《山地小城市(镇)的地域特色与城市再生》

小城市(镇)是解决山地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统筹城乡发展、提升山区经济活力的核心平台。面对生态环境敏感、经济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城镇形态无序发展、公共空间严重不足等山地小城镇空间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城市再生是其在生态、经济、社会等约束条件下整合城市存量资源、提升城市活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为此,本报告结合相关实例,从设置山地城镇发展生态底限、构建开放的社区肌理、回归日常生活空间、构建城乡一体化生态城镇模式等角度,探讨了山地小城镇空间的特色营造策略与城市设计方法,力图为山地小城市(镇)空间形态的长期、有序发展构建一个动态的城市设计研究方法与导控机制。

实例一:四川平武南坝镇灾后重建规划


实例二:重庆石柱县冷水镇城市设计


郑勇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执行总建筑师

《翻山越岭——谈谈山地建筑的设计体会》

在崇山峻岭的四川工作了大概三十年后,终于迎来了第一个真正意义的山地建筑设计——昆明“古滇名城·长腰山片区”的设计。基地位于滇池东南岸的长腰山,高差达120米左右,山上有6条大的冲沟,沟深10~50米,地形复杂,对设计有很大的挑战。

古滇名城·长腰山片区

现在谈谈在这个工程设计中的几点体会:


1. 顺山就势,保持原有地形的特征。设计中保留了6条冲沟的地理特征,使其成为整个片区的绿化中心,让项目保留原有地势的回忆。

2. 在规划布局中化横向为纵向,使整个片区掩映在绿化之中。

3. 规划遵循高处高建、低处低建的原则,保持并优化了原有山体的天际轮廓线。

4. 山地地势复杂,地质多变,因此,保证安全是山地设计的首要原则。在设计中采用以挖为主,填为辅的原则,确保建筑和主要道路的安全。

5. 单体设计充分适应地形,也是山地建筑设计很重要的环节。

6. 设计应当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在这个项目中,我们采用了古滇风格的设计来体现当地悠久的文化特征。

古滇名城·长腰山片区


曾旭东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导

《BIM 技术'I'(信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需要创造力和感情,建筑师需要更多聚焦于观察、创作、沟通与决策工作。BIM 技术“I”(信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将从技术、流程、信息搜集与处理等多方面高效地辅助建筑设计。


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集成应用与方法创新,对提高我国建筑业信息化水平至关重要。随着建筑设计的日益精细化,充分结合建筑模型集成信息和建筑师的能动性以求达到创造性解决设计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标已迫在眉睫。目前BIM技术的研究存在“重软件应用轻方法、重专业技术轻系统整合”的问题,导致基于BIM的建筑设计方法呈现出分散、操作性较差、信息利用水平不高的现状。


BIM技术以在建筑设计中“I”(信息)利用为切入点,分析建筑设计方案形成中控制的关键经济技术指标及彼此关系,构建信息关联机制,形成项目指标与设计同步显示和自动更新技术,提高设计效率(图1);整合建筑能耗评估技术与BIM平台,构建建筑设计优化及交互式设计方法,达到方案的优化(图2、图3);梳理设计审查规则及转换模式,建立设计完成阶段设计质量和规范的自动检查方法,提高建筑设计质量(图4、图5)。在此基础上,构建贯穿建筑设计工作流程、适合建筑师需求的基于BIM技术的建筑设计方法。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高治

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第二总图市政研究所所长  

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副总规划师

《复杂地形下的建筑场地设计》

山地建筑设计的复杂性,主要源于环境因素,崎岖的地形、变化的场地,往往带给设计师很大挑战。要应对挑战,就要在关注建筑的同时,从场地设计的层面出发,处理好建筑与场地的关系。


首先在前期选址阶段,需要对自然坡度、洪涝灾害、地质灾害、自然生态等方面做深入分析研究,使设计场地在整体环境中有一个经济、科学、合理的位置。

可建设区域评价


然后对建筑所在的场地进行细致解读,从地形、地质水文、防洪防灾等几个侧重点进行详细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确定建筑在场地中的合理位置。

场地坡度分析


最后是场地同建筑的融合:根据不同的建筑功能和建设规模,找到建筑与场地的结合点,在注重安全性、经济性、合理性以及可持续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处理好二者关系。

建筑场地关系分析


雷宏

中衡.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负责人,副总建筑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山地地形处理方案浅析》


中衡•卓创国际基于重庆山地城市的自然地域条件,尊重地形地貌进行空间设计,反映山地城市最本质的城市空间特色形象,为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重庆山地地形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面处理:

一、建筑空间处理上主要采用线网联系型(图1)和踏步主轴型(图2)

二、建筑接地处理上主要采用地表式(图3)和架空式

三、建筑交通处理上道路布线的原则首先是尽量顺应等高线,其次是路网结构尽量选用干线环路,支线枝状的结构。

建筑空间处理-线网联系型


建筑空间处理-踏步主轴型


建筑接地处理-地表式


山地城市作为特殊地域环境下的城市类型,对自然的改造具有不同于平原城市的空间体验和秩序。山地城市的设计离不开对竖向空间的思考,针对复杂的空间组织和界面衔接,城市剖面作为一种图解手段运用于辅助设计,弥补了平面设计的局限性,而且直观有效。



宋晓宇

光辉城市CEO

《让设计回归创意,把其他交给科技》

光辉城市是全球领先的建筑VR技术提供商,光辉城市的Mars是一款设计师都在用的VR汇报工具,这次分享主要针这款对建筑设计师未来将会普遍应用的工具做了一个简单的分享。针对设计师现在的工作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时间消耗在设计成果的表达上的这个痛点,Mars可以将设计成果表达所需的时间极大地节省出来,让设计师能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设计创作本身,同时还可以节约90%以上的建筑表现成本。“让设计回归创意,把其他交给科技”,这也正是光辉城市的使命。


李春超

天津北玻玻璃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营销总监


《不断追寻设计师的梦想——超大玻璃在建筑中的应用,从苹果店说起》

从苹果店的超大玻璃应用说起,讲述北玻集团不断创新,刷新玻璃技术记录。从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中开创“纯平无斑”钢化玻璃,到与苹果合作、以高品质玻璃完成苹果在中国第一个专卖店三里屯苹果店,再到自主设备打造的18米超大弯钢安全玻璃出炉,最后到现在成功研制全球最大弧长安全玻璃8×4米弯钢化玻璃。从3.6米到18米,从单片玻璃到21层玻璃,北玻严格遵守建筑玻璃27项指标,从而打造出一个个建筑精品。


苹果北京三里屯店

通过玻璃成像对比、风斑对比、雾都对比、彩虹对比等说明北玻加工的超大玻璃的优势。总结各个应用超大玻璃的建筑案例,可以看出超大玻璃是安全的,且没有最大只有更好,其精细化加工是大而有为的,但仍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不能因规范的限制影响我们的思路和视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超大玻璃在建筑中的完美应用,使得设计师追寻梦想的脚步可以不断前进。


机遇与挑战:23米最大安全玻璃




郑钢

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上下求索,完美提升斜行电梯报告总结》

在建筑设计中,斜坡提升、异形建筑内部的人流运输等,都是困扰设计师的难题。而斜行电梯的出现,解决了特殊地形、特殊建筑、特殊人群的交通运输问题。这一特型电梯不仅突破了角度限制,能够在0-90度之间任意斜行,还将运输距离延伸到500米,同时保证4m/s的运行速度、7500kg的载重能力,可以说,它帮助设计师又一次拓展了建筑的边界。同时,相对于扶梯、缆车等工具,使用斜行电梯能够显著降低综合成本,却极大提高了安全性。


目前,这一产品已在各领域有着出色的案例。如澳门龙环葡韵的步行径系统中,斜行电梯提供斜坡提升方案,打通了关键地形;而哈尔滨万达滑雪场中的斜行电梯,则成就了整个建筑别致的钢琴造型;有了丽水水梦庭苑的成功示范,山地别墅的开发也不再只是梦想。


斜行电梯,为各界设计师朋友提供了灵活的空间提升方案,可以根据建筑特点提供一种崭新全新的三维提升方案,让空间两点间自由连通,让建筑内的人流运输更加高效便利。


主持嘉宾

论坛还邀请了4位知名建筑师担任主持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恩芳,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褚冬竹,安徽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总建筑师左玉琅,弘石设计董事长、总建筑师张兵。他们的精彩点评也为论坛增色不少。

会场外展位

本次会议多家企业参展,展位前始终人头攒动,充分搭建了建筑师和材料企业的交流平台。



特别是光辉城市在会场外设置了体验专区,提供了建筑VR、3D立体投影、全景视频、AR(增强现实)文本的体验环节,给参会代表提供了一次“触电”黑科技的真实体验机会。



工程参观

3月10日上午,会议组织代表一同参观了全球最大的来福士项目——重庆来福士广场,是由世界知名建筑师莫西•撒夫迪(MosheSafdie)设计,当地设计院为重庆市设计院,预计2018年底竣工。同时也参观了拥有2300多年历史的洪崖洞,“洪崖洞民俗风貌区”项目是2005年重庆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一,运用了分层筑台、吊脚、错叠、临崖等山地建筑手法,依山就势,沿江而建,从解放碑直达江滨,沿江全长约600m。

AT走进校园——重庆大学站

3月10日上午,《建筑技艺》还组织部分参会的重庆大学优秀校友(毛昆、麦一兵、徐锋、熊衍仁、严阵、陈日飚、凌克戈、宋晓宇、唐春晓等)重回母校,与师弟妹们分享成长经历,受到在校师生热烈欢迎(详细报道请关注近期“《建筑技艺》杂志”微信公众号)。




本次大会得到了光辉城市、图软中国、天津北玻玻璃工业技术有限公司、苏州莱茵电梯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协助,以及云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云南建筑》、《建筑结构》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本次是《建筑技艺》首次举办关于山地建筑的交流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300多名代表参会,大家普遍反映内容丰富实用,可指导性强,受益匪浅(本次论坛的主要报告将以专题的形式刊登在近期《建筑技艺》杂志上),会议也初步议定2019年在昆明举办,敬请大家关注。

“2018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专项设计奖(建筑幕墙)”申报  

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幕墙学术委员会已经申请到“2018中国建筑学会科技进步专项设计奖(建筑幕墙)”的申报组织和初评资格,欢迎广大建筑设计和幕墙设计单位踊跃申报奖项(中国建筑学会网上申报将于2018415日启动)。有意报奖者请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登记信息,后续我们会将更详细的要求发给您。(特别提醒:须是中国建筑学会会员方能报奖)

秘书处咨询电话:杨琳18701529806,魏星13611210463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建筑技艺》代理产品:

产品一

米俊仁曹晓昕、张同共同设计的斗栱图架正式上线,可提供基座刻字定制服务,售价588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二

杨晓燕设计、曹晓昕监制的全球首款座包2.0版全新上线,和COACH、GUCCI同一代工厂优选顶级生产商,售价299元/个。《建筑技艺》倾情代售,详情请点击下方图片。

产品三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详情请点击图片。


=====================

关于《建筑技艺》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电话: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迎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电话:010-57368780。(杂志近期主题包括:“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轻点图片,再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示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